实用理财技巧

消费者隐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消费者隐私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当机构搜集到越多你的个人信息时,你的个人隐私就越有可能被泄露出去。从非法途径掌握你信息的机构或个人有可能向你推销各种产品、对你进行短信或电话诈骗,也可能直接盗取你的财务信息。因此,隐私的泄露会给你的生活造成困扰,甚至带来潜在风险。

消费者需要保护哪些隐私

消费者隐私泛指所有与你消费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

  • 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联系方式
  • 证件信息:身份证、驾驶证、护照、执业执照
  • 职业信息:所属行业、职业状况、职位、工作经历
  • 财务信息:个人及家庭收入、财产、负债、消费记录
  • 健康信息:你和家人的健康状况

关于保护消费者隐私的法律法规

2014年3月15日,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法律明确要求经营者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例如:

  • 经营者收集或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需要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征得消费者的同意。
  • 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能够泄露甚至出售。并且,经营者需要以技术或其他必要措施防止这些个人信息泄露、丢失。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 没有经过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经营者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3年9月印发了《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消费者的个人金融信息安全:

  •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尊重银行业消费者的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权,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不得篡改、违法使用银行业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不得在未经银行业消费者授权或同意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提供个人金融信息。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当你遇到自己的权益因个人隐私泄露而受损时,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提请申诉,或者向相关行业的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与举报。同时在隐私保护方面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从源头避免隐私泄露。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 不要随意参与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调查活动,除非活动的组织机构被消费者信任或调查属于政府强制行为;
  • 谨慎安装手机或电脑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通常需要取得用户个人信息,才能顺利安装;
  • 有些网站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不够,不要在互联网上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 保证每个网络账户都有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定期更新密码,这样会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 使用有安全认证的支付途径进行网上交易、转账等操作。

分享

此网页的文章仅供参考,其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可能导致实际和未来结果与该内容有所不同。Visa不对您使用该信息(包括任何错误、疏忽、不准确或不及时的信息)、任何假设或您通过使用这些信息得出的任何结论负责。Visa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担保,并明确放弃适销性和适合特定用途的担保、任何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担保、任何信息将符合客户要求的担保、任何信息为最新信息并且没有错误的担保。在相关法律允许范围内,Visa不对客户或任何第三方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特殊的、继发的、偶发或惩罚性损失)负责。